用海關進出口數據找國外客戶|精準開發B2B買家的完整實戰流程

文章分類

目錄 (點擊打開)

前言:為什麼「海關進出口數據」是開發海外客戶的秘密武器?

對於許多正在進行外銷拓展的台灣企業來說,「如何找到國外買家」一直是一個既現實又具挑戰性的問題。傳統的方法如參加國際展會、依賴既有貿易商、購買陌開名單或使用B2B平台如Alibaba、Global Sources等,雖然可行,但成本高昂、競爭激烈,且買家品質難以掌握,常常投入大量時間與預算後,仍無法有效轉換成實際訂單。

然而,近年來一種被稱為「海關進出口數據」的工具,正悄悄改變了這個遊戲規則。這種數據並非憑空產生,而是各國政府根據每一筆進出口報關資料所記錄下來的交易紀錄。這些資料通常包含了出口商、進口商、交易品項、HS CODE、進出口金額、交易頻率與交易時間,甚至在部分國家還能看到聯絡方式與產品描述,對於開發潛在客戶來說,簡直就是一張能看見市場真實輪廓的地圖。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透過海關資料,你不再是「憑感覺」找客戶,而是以實際交易紀錄為依據,直接鎖定正在購買你類似產品的企業,跳過無效的潛在名單與中間商,直達關鍵買家。在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B2B市場中,這種精準、可追蹤、可比對的「數據式開發」方式,將大幅提升你接觸買家的命中率與成交率。

更重要的是,對於預算有限、品牌知名度尚未建立的中小企業來說,「海關數據找國外客戶」是一種少見的低門檻、高效率的開發方式。你無需出國參展,也不需砸錢投廣告,只要學會正確使用這些資料,就能有效提升你海外開發的勝率,真正做到把「陌生開發」變成「精準開發」。

本篇文章將從海關數據的來源、查詢方法、分析技巧,到實戰應用與成功案例,為你完整拆解如何從0開始,用數據打造一套屬於你的B2B開發流程。如果你正苦於國外客戶不好找,或者現有的B2B開發方式轉換率不佳,那麼這篇文章,將是你海外市場開拓旅程的第一張地圖。

什麼是海關數據?理解基礎概念與資料內容

海關進出口數據,簡單來說,就是各國海關單位所公開的實際貿易交易紀錄。這些資料原本主要用途是政府機關用來稽核稅務、掌握貿易動向與政策調控,但隨著數位化與商業資料開放政策的推進,許多國家將部分非機密的交易資訊提供給第三方平台與企業使用,形成了今日B2B外銷開發者極為寶貴的資源。

透過這些數據,企業主不再需要「猜」誰可能對自家產品有興趣,而是可以從進出口紀錄中,直接找出「正在進口你這類產品」的企業,進一步鎖定這些企業的採購負責人、供應鏈決策者,進行精準開發。

這類資料的應用層面非常廣泛,不只可以用來開發新客戶,還可以分析競爭對手的出口流向、掌握某個國家的進口趨勢,甚至幫助企業做市場進入策略與定價策略的規劃。

海關進出口數據包含哪些欄位?從商品到買家資訊一次看懂

以一筆標準的進口報關資料來說,海關進出口數據通常會包含以下欄位:提單、進口商名稱等

欄位名稱 說明範例
日期 實際交易時間,如 2025-07-01
進口商名稱 ABC Import Co., Ltd.
出口商名稱 台灣的某某企業
商品描述 HS CODE + 商品簡述,例如「8536.50:電子繼電器」
數量/重量和價錢比較 美可以幫助評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000 件/500kg
價值 USD 25,000
原產國 Taiwan
到達國 United States
港口 Los Angeles, CA

在部分國家(如美國、印度、巴西等),資料甚至包含聯絡電話、Email 或聯絡人姓名,對於想主動出擊開發客戶的企業來說,這些資訊極具價值。透過這些欄位的交叉比對,你可以很快掌握哪間企業經常性地進口某一類產品,哪一國的採購規模比較穩定、誰是當地的主要進口商,甚至可以從一筆筆交易紀錄中追蹤出企業成長軌跡。

進口商與出口商資料怎麼來的?數據來源解析

海關數據的來源,來自各國企業進行進出口時所填寫的報關單據。企業在出口或進口商品時,需向當地海關單位申報完整的產品明細、報價、供應商與買家資料,這些資訊會成為「報關資料」的一部分,進而存入海關資料庫。

多數資料經由「貿易數據中介公司」進行蒐集、清洗與整理,並透過第三方平台(如:Panjiva、ImportGenius、Trademo)提供企業查詢與下載。部分國家如美國,甚至開放API資料串接,進一步降低查詢門檻。目前多數的海關資料平台皆採訂閱制或點數制付費方式,少部分提供免費樣本查詢或試用功能。資料的即時性與準確性則因資料來源的國別與法律不同而有所差異。

不同國家的海關資料取得方式有差嗎?合法查詢與平台選擇

不同國家對於海關資料的公開程度差異甚大,以下為幾個主要市場的資料開放狀況:

國家/地區 資料開放程度 內容豐富度 資料合法使用條件
美國 詳細到聯絡人 公開可合法查詢
印度 中高 須合作平台取得
越南 須經中介清洗處理
日本 受限 多以業者名單替代
歐盟 法規較嚴格 須符合GDPR條件

企業在選擇資料平台時,應確認該平台資料的來源是否合法,是否符合當地法規規範,並確保取得的是實際交易資料,而非人工整理名單,避免花錢買到「過期或虛構名單」。此外,也建議選擇能提供資料應用教學與支援的專業顧問平台,如【智匯家】,可協助你從名單分析到實戰開發,打造完整的名單開發流程。

常見的海關數據平台比較(如:ImportGenius、Panjiva、Trademo等)

以下為目前主流的幾個平台比較表格:

平台名稱 資料國家數 支援欄位 特色與優勢
ImportGenius 20+ 美國資料齊全,支援供應鏈追蹤
Panjiva 90+ 屬於S&P,商業信用資訊整合
Trademo 100+ 可視化儀表板+自動推送分析
TradeData.Pro 60+ 價格較低,介面直覺,適合中小企業

選擇平台的重點不僅在資料多寡,更重要的是「是否能應用到實際開發流程中」。例如,有些平台資料完整,但無法匯出Excel分析,有些則缺乏進階篩選條件,導致開發效率不彰。

台灣中小企業能否使用?企業使用海關資料的法規與實務

許多中小企業會擔心,使用國外海關資料是否會牴觸法規?是否侵犯個資?其實大部分平台所提供的資訊,皆來自「可公開資料」,並已經過匿名化處理,不會涉及機密或商業機密。

以台灣企業而言,使用海關數據開發客戶是合法且實務上可行的行銷策略。只要配合專業顧問與平台使用建議,掌握資料運用原則(例如避免群發垃圾信件、以商業開發為用途而非轉售名單),便可安全使用並有效提升海外接觸率,並找到潛在客戶。。

若你希望進一步了解合法且適合台灣企業使用的名單來源,可諮詢【智匯家】提供的B2B開發顧問方案,協助你從平台選擇、資料擷取、名單篩選到開發腳本設計,全流程到位。

海關進出口數據可以怎麼幫助你找國外客戶?應用場景解析

傳統的B2B陌生開發,常被視為耗時、低回報、且高失敗率的銷售方式。但若能善用「海關進出口數據」,整體的開發策略將出現關鍵性的轉變。從「亂槍打鳥式」轉為「數據精準開發」,不僅能節省大量時間與成本,更能直接鎖定已經有實際進口紀錄的企業,提高回覆率與成交可能性。

本章節將從五個應用場景出發,說明海關資料如何在實戰中發揮價值,包括找名單、判斷客戶潛力、研究競爭對手、建立聯繫策略與整合銷售流程。

如何從數據中找到潛在買家名單?操作邏輯拆解

在眾多資料欄位中,最關鍵的就是「進口商名稱」與其對應的「進口商品類別(HS CODE)」與「進口頻率」,這些都可透過海關數據查詢獲得。企業可以透過這三項資訊,過濾出最有可能合作的潛在買家。

舉例來說,若你是生產防水電線接頭的工廠,可以針對HS CODE 8536.90做篩選,進一步找到過去一年中,固定每季都有進口該產品的美國或德國企業。這類企業即便目前沒有與你合作,也代表他們「確實有穩定採購需求」,而且可能對新的供應來源持開放態度。

進一步可結合關鍵字過濾,例如:「importer of waterproof cable gland」、「buyer of 8536.90」,配合資料平台的搜尋引擎,快速聚焦潛在名單。

精準分析買家交易頻率與交易金額:找出長期穩定進口商

不是所有買家都有長期合作價值,因此,資料分析的核心在於「誰值得花時間開發」。海關數據可提供你過去12個月或24個月內,該買家的進口頻率、總交易金額與商品類別,透過交叉比對,可以判斷出:

  • 該企業是否有穩定需求?
  • 他們與哪些國家或供應商合作最多?
  • 是否有持續成長或轉換供應商的跡象?

例如:一位每個月固定進口某產品一次,總金額超過USD 100,000的買家,遠比一位僅在12個月內進口1次的買家更有合作價值。你可以設定「交易次數大於4次」、「平均單筆金額大於10,000美元」的條件,過濾出高潛力對象。

透過這樣的篩選機制,能夠有效降低「錯誤開發」的機率,讓陌生開發變得像是「經營已知需求市場」。

掌握競爭對手出口對象,快速複製訂單成功模式

海關資料還能用來分析你的競爭對手是出口給誰?這是一個極具策略性的應用。

假設你是某類型塑膠模具製造商,而你在海關資料中查到主要競爭對手近半年出口給美國的某家公司,你可以合理推測這家公司正在採購該類型模具,且對價位與品質已有一定接受度。

接著,你可以:

  1. 分析對方的進口頻率與金額,推估採購週期。
  2. 檢視對方是否近幾次沒有再跟競爭者進口,代表合作可能中斷。
  3. 用更具競爭力的條件進行聯繫,展開替代供應商談判。
  4. 這種方式讓你「借力打力」,利用別人的開發結果快速切入市場,尤其適合中小企業在初期階段尋求快速突破口。

海關資料怎麼搭配 LinkedIn 搜尋企業決策者

拿到一份潛在進口商名單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找對人」。透過LinkedIn可以快速找到該企業的:

  • 採購主管(Procurement Manager)
  • 負責進口的業務主管(Import Manager)
  • 執行長或創辦人(若規模較小)

操作技巧如下:

  1. 在LinkedIn輸入企業名稱並進入公司頁面。
  2. 點選「People」或「所有員工」。
  3. 搜尋「Procurement」、「Buyer」、「Sourcing」、「Logistics」等職位關鍵字。
  4. 若平台上顯示的職位明確,可進一步連結或寄InMail。

你也可以搭配公司官網查找Email,進一步發送開發信。這樣的方式讓你從「名單」轉向「聯絡窗口」,真正能開始建立B2B開發流程。

延伸工具:Hunter.io、Snov.io等,也可用於找Email。

使用海關資料進行陌生開發,與EDM、B2B廣告的差異比較

海關資料的最大優勢是「找對人」,而非靠內容推播吸引人來。與一般EDM廣告或B2B內容行銷相比,它更適合主動型的開發流程。

比較項目 海關資料開發 EDM/廣告開發
對象精準度 高(依實際進口紀錄選擇) 中(依名單來源品質)
回覆機率 中高(有實際需求) 低(需靠吸引力與大量曝光)
開發成本 中(需資料成本與人力聯繫) 中高(廣告費+名單費+內容製作)
建立信任 快(根據對方實際交易背景) 慢(需多次曝光或品牌推廣)
適合產業 傳產、OEM、設備零件、B2B工業品 較適合B2C商品或品牌推廣導向產品

如何查找海關進出口數據?常見查詢管道與操作技巧

當企業主了解了海關資料的價值與應用後,下一個問題就是:「資料要去哪裡查?怎麼查才有效率?」這一章節將實際說明幾種常見的查詢管道,並提供企業操作時應具備的搜尋技巧與篩選邏輯,協助你快速從成千上萬筆交易資料中,精準找到潛在買家。

無論你是剛起步的小型貿易商,還是具備規模的製造工廠,都可以依照本章教學,選擇適合的查詢方式、搭配合適的平台工具,進一步轉化為可行的開發名單。

怎麼設定篩選條件?從HS CODE到目的國的精準搜尋

光有平台與資料還不夠,若不懂得設定正確篩選條件,反而會因為資料過多、雜訊過高而造成判讀困難,這是利用海關數據時常見的問題。

以下是幾個常用的精準搜尋條件設定建議:

搜尋項目 建議設定方式,包含如何有效利用海關數據以提升你的業務效率
商品分類(HS CODE) 依照國際標準 6 碼設定,精準鎖定產品線
時間區間 近 6~12 個月為最佳,能反映近期採購趨勢
目的國 根據你的出口市場選擇,如:美國、越南、德國等
最小交易次數 建議設定為至少 2~3 次,排除一次性交易買家
最小金額範圍 設定為每筆至少 USD 3,000 以上,濾除零碎訂單

例如,若你銷售的是鋁合金管件,可設定:

  • HS CODE:7608,這個代碼在海關數據系統中有明確的分類.10
  • 地區:美國、泰國
  • 交易頻率:每半年至少2筆
  • 商品描述關鍵字:aluminum pipe fitting

搭配這些條件,即可快速過濾出有實際採購該類商品的企業名單,後續再分析聯絡窗口與銷售策略。

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搜尋 SOP?避免資料過濾失誤

許多企業即使買了資料平台,卻無法有效轉換為實際商機,原因往往出在「沒有建立內部的資料處理 SOP」。

以下是一套建議的搜尋與篩選流程 SOP 範例:

  1. 定義產品對應的 HS CODE:不要只用品牌或產品名稱。
  2. 設定目標市場與語系區域:針對可溝通語系為主,提升後續跟進效率。
  3. 下載資料後分類標籤:以Excel標示國家、商品、採購頻率等屬性。
  4. 標記優先聯繫對象:根據金額與進口頻率排序。
  5. 比對LinkedIn/企業網站,建立通訊錄
  6. 設定開發信發送排程與追蹤紀錄表
  7. 每月檢討開發成果,調整搜尋條件或名單來源,以便更好地找到潛在客戶。。

透過SOP建立,能確保資料應用具一致性與可複製性,並為企業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數據開發流程。

如何避免被不實或過時的進口商名單誤導?辨別方法教學

市面上不乏號稱「海關名單」的資料販售商,實際上僅為舊名單或人工編輯的公司列表,這樣的資料極可能早已失效、聯絡人流動,甚至從未有過真實進出口紀錄。

避免受騙與誤導,可從以下幾點判斷資料真偽:

  • 是否包含實際交易日期與次數?
  • 是否能提供原始報關細節欄位?
  • 是否註明資料來源國與法律適用性?
  • 是否能讓你自訂條件查詢?

真正的海關資料會有交易的「時間戳記」,且提供具體產品細節與公司名稱,若只有「公司名+Email」卻無進出口紀錄,很可能只是用外部搜尋拼湊出來的名單,找不到真實的交易背景。。

若不確定平台真偽,可選擇與具合法授權的平台合作,例如【智匯家】,其合作數據平台皆與國際貿易資料庫接軌,能提供客製化且最新的精準名單來源,並可加值支援你建立完整銷售策略。

實戰流程|用海關數據找潛在買家的5個步驟

了解了海關進出口數據的結構與查詢方式後,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將這些資訊有效轉化為潛在商機。這一章節將提供一套從查詢、篩選、整理、比對到實際接觸的完整操作流程,讓你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B2B陌生開發系統」。

本章節特別適合中小企業、傳統產業工廠與剛啟動國際市場開發的貿易商,搭配正確的開發心法與工具應用,即可在短時間內建立具潛力且可追蹤的國外客戶名單。

步驟1:選擇正確的海關資料平台,設定關鍵查詢條件

實戰的第一步,是選擇一個適合你產品與市場的資料來源。若預算有限,建議優先考慮由顧問輔助的平台,如【智匯家提供的名單收集服務

選擇平台後,請立即設定下列查詢條件:

  • 產品 HS CODE:例如塑膠射出模具可使用「848071」。
  • 目的國市場:若目標市場是德國或美國,請直接指定國家。
  • 時間區間:選擇近一年資料,避免過時名單。
  • 進口金額門檻:過濾小量或樣品型買家。
  • 交易頻率:建議篩選年內有 3 次以上進口紀錄的公司。

透過這些條件組合,你可以在成千上萬筆資料中,過濾出最有商業潛力的精準目標。

步驟2:下載資料後怎麼整理?常見欄位與比對策略

下載回來的資料可能會包含數百筆甚至上千筆紀錄,這時你需要進行第一層資料清洗與分類。建議使用 Excel 或 Google Sheet 建立以下欄位架構:

公司名稱 國家 產品描述 年進口次數 年交易金額 上次進口日期 優先聯繫等級

透過公式與篩選條件,可以依據「進口頻率」與「金額」排序,優先挑出前 50 名買家建立開發名單,這些數據來自於海關數據資料。若你同時有幾個產品線,可將名單再細分為:

  • 核心產品潛在買家
  • 延伸產品可能買家
  • 競爭對手既有客戶

此外,也建議建立「筆記欄位」,記錄你對該買家的初步判斷,例如:「已知進口同業產品」、「地區與語系相符」或「尚未合作台灣供應商」等資訊,作為後續開發策略的參考依據。

步驟3:從名單中分析進口商類型、規模與購買頻率

在初步整理後,你需要利用海關數據進行第二層的名單評估。這階段要回答的問題是:「哪些公司最值得開發?」這裡建議從三個面向來評估進口商的價值:

  1. 類型判斷:是代理商、品牌商還是製造商?若是品牌商或終端使用者,開發後可縮短通路層級。
  2. 規模分析:從總交易金額推算公司規模與訂單量級。
  3. 穩定度評估:年交易筆數越多,代表越有穩定供應需求,這對於價錢比較 美也有正面影響。。

你可以利用網站搜尋或 LinkedIn 查詢,來補強名單的產業分類與公司背景。例如在 LinkedIn 搜尋該公司,若發現員工超過 200 人,且有獨立採購部門,則此買家極可能為穩定且具長期合作潛力的對象。

步驟4:使用工具找到買家聯絡人(LinkedIn/企業官網/郵箱)

整理完精準名單後,就要開始找出決策窗口。這階段可運用以下三種方式:

  1. LinkedIn 尋人
  • 搜尋公司名稱 → 點選「People」 → 篩選職稱如 Buyer、Purchasing Manager、Sourcing Director。
  • 可發送 InMail 或加好友後直接訊息開發。
  1. 官網聯絡表單與部門名單
  • 使用 Hunter.io、Snov.io 等工具,抓取企業網站上的 Email。
  • 透過 Whois 或網站footer查詢通用信箱 info@ 或 sales@ 。
  1. 配合Google技巧
  • 搜尋:「公司名稱 + 採購主管 + Email」或「Company name + procurement contact」等關鍵語。

此階段的目標是建立聯絡人清單(Contact List),並標記 Email、LinkedIn帳號與初次接觸時間,為後續發信、跟進與談判建立基礎。

步驟5:開始撰寫開發信與聯繫策略,建立第一輪溝通

擁有正確對象後,真正考驗開發功力的就是「開發信撰寫策略」。開發信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 切入對方痛點或需求(根據海關資料分析)
  • 展現你的供應優勢(交期、認證、價格、產能)
  • 引導對方動作(回覆、預約視訊、索取型錄)

建議開發信內容包含以下結構:

  1. 引起注意:提及對方近年進口的商品與趨勢。
  2. 建立信任:說明你的公司背景、出口實績與產品優勢。
  3. 行動呼籲:邀請對方進一步回覆、加入Line、安排Zoom等。

舉例:

Dear [Name],

I noticed your company has been importing from Asia in the past year, as seen in customs data, which is accessible through the 海關數據查詢.
We are a certified manufacturer in Taiwan with over 15 years of experience supplying similar products to EU and US markets.
Would you be open to evaluating a sample or product spec for reference?

請記住:第一封開發信的目標不是成交,而是取得回應與建立信任感。也可同步透過 LinkedIn 送出訊息或追蹤動態,形成「多點觸及」的開發策略。

在理論講得再多,也比不上實際操作過的成功經驗來得有說服力。許多中小企業會疑問:「我們沒有國際品牌、沒有展會資源,真的能靠一份海關資料打進國際市場嗎?」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以下我們整理三個台灣企業的真實經驗,涵蓋不同產業,包括金屬零件、紡織代工與OEM工廠,讓你從操作邏輯到實戰細節都有清楚輪廓。這些案例都證明一件事:數據驅動的開發流程,已成為B2B銷售新主流。

金屬零件製造商如何開發日本與德國穩定進口商

一間位於彰化的五金加工廠,專門生產鋅合金與不鏽鋼CNC車削零件。過去的外銷管道以貿易商為主,長期處於被壓價、被掌控資訊的地位。直到2022年,他們決定主動出擊,開始嘗試用海關進出口數據開發國外客戶。

透過【智匯家客戶名單服務 】,該公司取得一份來自日本與德國的買家名單,篩選條件為近12個月有採購HS CODE「7318.15」(螺絲、螺帽類金屬配件)的企業。從數據中,他們發現一間德國公司過去6個月皆固定向同一家義大利供應商採購,每月進口金額達USD 15,000以上。

他們透過LinkedIn找到該企業的Sourcing Manager,發送開發信時直接提到:

「We noticed you have been importing metal fasteners from Italy regularly. Would you be open to evaluating a competitive quote from Taiwan with shorter lead time?」

由於提供的報價有競爭力,且交期明顯優於原供應商,雙方在3週內完成樣品評估,並於2個月後敲定首張 USD 12,000 訂單。此後,該德國企業逐步轉單至台灣廠,建立穩定合作關係。

紡織代工廠成功接到歐美訂單的開發信內容分享

另一案例是一家專注於機能性布料的中小型成衣代工廠,主力商品為運動排汗衫與瑜珈服。由於面臨中國低價競爭,他們希望拓展歐美市場,但預算無法支持參展或廣告投放。

2023年,他們運用海關資料平台搜尋HS CODE「6109.10」相關的美國進口資料,發現一間美國健身服飾品牌近一年來穩定向越南採購每月上千件運動背心。他們鎖定這家買主後,查到對方的品牌名稱與公司官網,並透過 Snov.io 抓出Email後,寄出一封極具針對性的開發信,內容大致如下:

「We noticed your brand consistently imports yoga tank tops under HS6109.10 from Asia.
We’re a Taiwan-based manufacturer specializing in functional moisture-wicking apparel for activewear brands.
Would love to send samples and quote if you are exploring Taiwan as an alternative sourcing location.」

這封信在兩天內獲得回覆,買主表示正面臨越南供應鏈延遲問題,願意試樣,並於後續進行3款樣衣評估。三個月後,成功承接一筆4000件的試單。

重點在於:這封信的核心並非硬推產品,而是「洞察對方需求」與「展現供應優勢」,這正是海關資料賦予你溝通籌碼的價值。

OEM工廠如何透過進出口資料找到特定品牌供應鏈

最後一個案例是某塑膠射出OEM工廠,曾為台灣本地品牌代工,但始終無法跨出海外。透過【智匯家商機解決方案】的協助,他們目標鎖定全球五金工具品牌,並透過海關資料反向查找特定品牌的「海外進口商與指定代工廠」。

以美國某品牌為例,雖然無法直接合作總部,但從資料中可發現該品牌旗下的墨西哥代理商為其「地區性採購商」。透過分析這間代理商在過去一年進口商品的描述(例如 plastic tool cases、injection molded housings),以及金額與進口次數,確認其確實與該品牌長期合作。

接著他們透過官網與業務端聯絡方式發信,提供自家設備、模具開發能力與快速打樣優勢。雖然初期未直接成交,但獲得樣品打樣機會,並成功列入備援名單。

這類「品牌供應鏈滲透」的開發方式,特別適合有製程優勢、具代工實績的傳產工廠,可透過反查品牌供應鏈,切入次層代理與OEM合作模式

開發信怎麼寫才會被回覆?搭配海關資料提升回覆率的技巧

對於陌生開發而言,開發信的成敗往往決定了整體轉換率的高低。你花了時間收集海關資料、分析潛在買家、找到聯絡窗口,但如果開發信寫得不夠吸引人或無法讓對方產生興趣,最終也只會被歸類在垃圾信件或「未讀」名單中。

本章節將告訴你:如何將海關資料融入開發信內容、如何切中潛在買家的需求點、如何建立信任感與專業形象,最終提升開信率與回覆率,真正打開合作契機。

如何根據對方的進口商品撰寫具商業價值的開發信

最大多數的開發信失敗原因在於「太通用」。收件者很容易一眼看出這是一封模板式訊息,自然不會願意回覆。因此,透過海關進口資料掌握對方「實際進口什麼產品」,就能撰寫出有商業價值的內容

舉例來說:

  • 對方近半年固定進口HS CODE「850440」的電源供應器,數量穩定、金額中高。
  • 你的產品為該類電源模組的替代或相容型產品。

這時你可以在開頭直接提及:

「We noticed that your company has consistently imported power supply modules under HS850440.
We specialize in high-efficiency power module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your product line and meet international safety standards.」

如此一來,開發信就不再是「自說自話」,而是明確對應對方當前正在採購的產品類型,讓收件者知道你是做足功課、有可能創造價值的合作夥伴。這種「資訊對等感」是開啟陌生關係中最強的第一印象。

用數據證明你了解對方的需求,建立第一信任感

除了商品對應,進一步可用具體數據佐證你對對方市場或採購行為的掌握,這在B2B市場尤其關鍵。

舉例來說,若你發現對方每月進口總金額約為USD 30,000,且主要進貨國家為越南與中國,你可以在信中補充:

「Based on recent shipment data, we understand you are sourcing from Vietnam and China for .
With increasing lead time and logistics cost from these regions, Taiwan may serve as a faster, more stable option.」

透過數據主動提出觀察與解方,會讓對方在潛意識中感受到你不是「來推銷的」,而是「提供資訊價值的」。

尤其當對方面臨供應鏈轉移壓力或地緣政治風險時,這類具洞察力的開發信內容,反而比純介紹產品更能產生興趣與信任感。

結合網站內容與開發信:導向你的企業網站介紹頁

一封開發信,除了文字說服力外,也需要輔助資訊。這時候,你的企業網站就是信任補強工具

若你在開發信中提到:

  • 你們曾出口到哪些國家
  • 擁有哪些產能與認證(如 ISO、CE、RoHS)
  • 有哪些知名品牌曾經合作過,這些資料可以在海關數據系統中查詢

這些資訊若能透過超連結導向你的【公司網站】或【產品頁】,將讓整體信件專業度大幅提升,減少對方的查證時間,也更可能主動來信了解。

除了文字,也建議在網站中設置「可下載型錄」、「公司簡介PDF」、「詢價表單」等內容,讓開發信的點擊行為轉化為實質互動,提升名單轉換率。

跟進策略設計:發信後該怎麼追蹤?多久再聯絡?

一封開發信寄出後,並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故事的開始」。根據B2B開發經驗,平均需要3~5次互動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合作邀請。因此,開發信後的「跟進策略」至關重要。

以下為實用的後續聯絡流程:

天數 動作
第1天 寄出第一封開發信,導向公司網站+簡報連結
第3~4天 若未回覆,LinkedIn追蹤該買家帳號/發送邀請
第7天 第二封開發信,主打另一個產品優勢/附樣品照片
第10~12天 嘗試電話或語音留言(若有聯絡方式)
第15天 發送提醒信:詢問是否收到資料,是否可安排10分鐘會議

建議不要採用「群發」式追蹤,而應該每封信都保有個人化內容,包含產品對應、資料來源與提出具體問題,例如:

「We hope you had the chance to review our product specs.
May I know if you’re currently considering new vendors for

this quarter?」

這樣的開放式問題設計能有效提高回覆率,並延續商務對話的節奏。

常見錯誤與誤區:用海關進出口資料開發國外客戶時的陷阱

許多企業在初次使用海關資料進行陌生開發時,往往懷抱高度期待,認為只要取得名單就能快速成交。然而,現實中如果缺乏正確操作心態與方法,這些寶貴的資料很可能淪為「一堆冰冷的Excel表」,既無效,也浪費時間。

本章節將拆解最常見的四大誤區與錯誤操作,協助你建立正確心態、避免資源誤用,同時導正開發策略方向,讓海關進出口資料真正為企業帶來高質量的B2B商機。

太過依賴數據,不建立聯繫關係

許多企業誤以為只要有了買家名單,就能一封開發信解決所有問題。這是最大的誤區之一。海關資料雖然提供了「客觀依據」與「採購紀錄」,但真正能促成合作的關鍵,在於雙方的信任建立與關係經營

舉例來說,若你鎖定一位德國進口商,雖然你掌握了他近一年穩定進口某類產品的資料,但若你寄出的是一封沒有溫度、沒有個性化內容的開發信,他仍可能直接忽略你。原因是:B2B 採購決策涉及風險與責任,不可能只憑一次陌生接觸就達成合作。

因此,數據是開發的起點,不是終點。你必須結合 LinkedIn 互動、網站資料佐證、樣品寄送與會議安排等多層次手段,建立起可持續的信任關係,這樣海關名單才真正轉化為實質商機。

使用無篩選的名單,反而造成業務資源浪費

另一個常見錯誤是:企業拿到一份完整的進口商清單後,未經篩選就全數投入聯繫。結果是大量信件未讀、被當垃圾郵件封鎖,甚至被目標客戶貼上「打擾者」的標籤,反而降低未來合作機會。

有效的開發名單應具備以下三要素:

  1. 精準產業對應:產品類別、HS CODE與對方進口項目是否一致。
  2. 採購頻率與金額達標:是否有穩定需求與規模。
  3. 具備聯絡可能性:是否能找到決策者聯絡方式、LinkedIn 帳號或網站。

若名單未經這三層過濾,很可能寄出100封信,只換來1封開啟率,導致團隊信心受挫。建議可透過【智匯家|名單收集服務與潛在客戶開發流程】進行名單客製與預先過濾,確保資源集中在高潛力對象。

資料來源不合法,造成商譽與法律風險

在海關資料的應用上,「合法性」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關鍵議題。有些企業在市場上購買來路不明的名單或「黑市資料」,表面上看起來便宜又資料豐富,實際上卻隱藏以下風險:

  • 違反當地資料保護法(如歐盟GDPR、美國CAN-SPAM法)
  • 被列入垃圾郵件名單,域名封鎖
  • 被買家投訴為未經授權騷擾

尤其在歐美地區,若你寄信給未同意接收行銷資訊的聯絡人,可能會被直接投訴,甚至引發罰鍰。若企業無法釐清數據來源,後果將由你承擔。

因此,務必選擇與合法平台與顧問合作,如【智匯家】,其合作平台皆為政府或合法授權來源,並提供「合規運用建議」,保障你的陌開策略不踩紅線。

忽略買家的文化背景與開發信語言風格

最後一個常被忽略的錯誤,是開發信內容未根據買家國別與文化背景進行調整。例如:

  • 對日本客戶使用過於熱情或商業化語言,可能被認為不夠謹慎。
  • 對德國買家若未附上完整技術規格與文件,則被視為不專業。
  • 對中東地區買家過度催促、頻繁追問,反而引起反感。

此外,使用「中式英文」撰寫開發信也是常見問題,如:句子結構不自然、措辭過於直接或難以理解,會降低品牌形象與專業度。

解法是:

  1. 針對不同國家編寫對應的開發信模版。
  2. 使用 GPT、Grammarly 等 AI 工具潤飾語句。
  3. 配合當地語言或聘請外籍顧問協助檢查語意。

你也可透過【智匯家內容優化服務】取得開發信潤稿建議與多國語版範本,降低語言與文化風險,提升回覆率。

如何搭配企業網站與SEO,提升海關名單轉換率?

擁有一份再精準的海關資料名單,如果最終引導買主點進來的是一個「缺乏說服力」的企業網站,那麼潛在商機仍將在瀏覽的幾秒鐘內流失。因此,若想將海關數據轉化為實際訂單,企業網站與SEO策略的優化,將是整個轉換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章節將說明如何打造一個能「兜住開發名單流量」的B2B企業網站,同時結合SEO架構設計,讓你在陌生開發信件與網站內容之間,建立有效的說服力與信任感。

建立英文官網與產品頁:配合海關名單導入流量

第一步,就是確保你擁有一個能「接得住」潛在買主的英文官網。許多台灣企業有網站,但網站內容過於簡略、無法閱讀英文,或產品資訊未具備行銷力,使得開發信點擊率高、轉換率卻低。

針對海關名單開發,建議至少要有以下幾個頁面:

網頁模組 內容重點
首頁 公司簡介、出口市場、核心優勢、產能概況,這些資訊可在提單資料中找到
產品頁 具分類的產品型錄,搭配技術規格、應用場景圖
關於我們 團隊介紹、製造流程、認證(ISO、CE、RoHS)
詢價表單 便於買主留下聯絡方式與詢問產品細節
下載專區 可下載型錄、報價單、樣品申請表等工具包

若你尚未建置上述結構,可參考【智匯家的企業網站建置服務

常見B2B企業網站應具備的內容模組

一個優秀的 B2B 行銷型網站,不只是「放公司介紹」而已,更要能支援你的陌生開發與SEO策略。

以下是建議導入的進階模組:

  1. FAQ頁面:針對買家常見問題,如最小訂購量、交期、付款條件等,這些問題常在提單資料中找到解答。
  2. 成功案例:列出已合作品牌或出口市場,增加信任感。
  3. 客製化流程頁:展示從詢價到出貨的作業流程圖,清楚讓客戶知道合作模式。
  4. 影片模組:透過短片介紹工廠設備、QC流程或產品特色。
  5. 多語系功能:若已拓展至日、韓、德、法市場,建議導入多國語系版本,提升在地搜尋能見度。

透過這些模組配置,網站不僅更具轉換力,也讓海關資料開發信中的連結點擊,能落在具備行銷功能的頁面,產生實質對話與詢價行動。

如何在開發信中自然置入官網連結,增加信任度

當你撰寫開發信給潛在買家時,切勿只是單純附上首頁網址,更有效的方式是引導對方進入與其需求「高度相關」的頁面。例如:

  • 若對方進口的是某類電子元件,信中可加註:

「You may view our full specification sheet for

here:
 [https://yourdomain.com/product/xyz]」

  • 若信件主打的是「工廠規模與品管能力」,可導向「工廠介紹影片頁」或「製造流程頁」。

這樣的超連結設計能提升信任感,並加速對方做出「主動詢問」的決策,縮短開發流程中的觀望期。

同時,網站內建有Google Analytics與Facebook Pixel等追蹤工具者,還可進一步分析哪位買家點擊了哪些頁面、停留時間多久,進一步設計再行銷策略或精準再接觸。

SEO優化帶來二次搜尋與回訪效益,與開發信互補

許多企業忽略了一個重點:「潛在買家不一定會立刻回信,但他可能會搜尋你。」這時候,若你的企業網站已經做好SEO基礎優化,將有機會在買家回頭搜尋品牌、產品或公司名稱時,出現在Google第一頁。

建議優先優化以下SEO關鍵項目:

  • 公司名稱、產品分類關鍵字(例如:Taiwan cable gland manufacturer)
  • 客戶常搜尋的問題型內容(如:「How to choose waterproof connectors」)
  • 工業品相關的長尾關鍵字與應用文章(如:結合SEO與行銷漏斗的網頁設計架構規劃

結合「主動開發」與「被動搜尋」的SEO雙引擎策略,讓你在開發名單觸及後,仍能掌握後續搜尋曝光機會,提升整體開發信轉換率。

延伸應用|如何結合海關數據與B2B廣告、LinkedIn開發策略?

當你擁有一份經過篩選的海關買家名單後,除了撰寫開發信,你還能做得更多。現今的B2B開發已不再只靠單點接觸,而是講求「多點、多頻、跨平台」的精準曝光與行銷佈局。這一章節將進一步說明:如何把海關資料與LinkedIn、B2B廣告與自動化行銷工具整合應用,打造專屬的全方位陌生開發系統。

無論你是希望提升回覆率、加強品牌印象,或是延長潛在買家的接觸時間,這些延伸應用策略都將為你提升整體名單轉換效率。

針對海關名單投遞LinkedIn私訊與InMail廣告

LinkedIn 是目前最強大的B2B社交平台之一,尤其在北美、歐洲、日本、東南亞的買家中擁有高度滲透率。透過LinkedIn,你可以直接接觸名單上的關鍵決策者,建立個人連結或進行私訊溝通。

實務操作流程如下:

  1. 先從海關名單中擷取公司名稱與職稱關鍵字(如 Procurement Manager, Sourcing Director)這些職位通常需要利用海關數據來進行市場分析。
  2. 使用 LinkedIn 高級搜尋或 Sales Navigator 工具,找到對應人員帳號。
  3. 發送邀請並附上個人化訊息(例如:「Hi James, I noticed your company has been sourcing industrial fasteners – I’d love to connect and explore synergy between us.」)
  4. 若對方未接受邀請,也可考慮投遞 InMail 廣告訊息,以企業頁身分接觸買家名單群體。

許多企業也會搭配【LinkedIn 企業廣告】功能,將海關名單導入為受眾,投放展示型廣告(如產品影片、成功案例文章),即便對方不開信件,也能在 LinkedIn 上反覆看到你的品牌與專業印象。

這種「雙點接觸」能有效提高買家對你的熟悉度,提升第二次信件回覆率。

建立再行銷名單:結合Google Ads與官網瀏覽行為

若你的開發信已經導向了公司網站,卻未能即時取得買家回覆,你可以透過「再行銷機制」延長對方的注意力並強化品牌印象,進一步吸引潛在客戶。。

具體操作建議如下:

  1. 網站安裝 Google Ads 再行銷追蹤碼(Remarketing Tag)
  2. 當海關買家點擊網站後,即被標記進再行銷名單
  3. 設計針對此類潛在客戶的廣告素材,如「客製化產品優勢」、「限時樣品申請」、「免費線上簡報邀請」等。
  4. 在 Google 網站聯播網(GDN)或 YouTube 展示再行銷廣告

這種策略能幫助你追蹤已造訪網站但尚未詢價的潛在買主,透過「持續曝光」建立信任與認知,最終提升網站回訪率與詢問意願。

此外,若結合 Meta(Facebook)Pixel,也能於Facebook/Instagram上同步投放B2B廣告,特別適用於品牌形象累積或主攻東南亞市場的客戶。

海關數據+內容行銷:規劃針對性白皮書或產品資料包

有時候開發信不容易促成立即回覆,這時你可以提供免費有價值的內容,作為「軟性切入」的工具,吸引潛在買主主動留下聯絡方式。

建議結合海關資料應用,規劃如下內容:

  • 技術型白皮書:針對買家產品應用場景撰寫技術報告(如電源模組效率比較、排汗布料與進口關稅差異分析等)。
  • 採購建議清單:列出海外採購商在挑選供應商時常犯的錯誤與建議(強化你品牌優勢)。
  • 產業趨勢報告:利用海關資料整理某品項進口趨勢與價格走向,建立你對產業的洞察力。
  • 這些內容可放置在網站上,設計為「下載前需填表」的形式,進一步獲取聯絡資訊,培養有溫度的潛在買家名單。你也可搭配開發信做「內容導向式開發」:

「We recently published a report analyzing sourcing trends of waterproof connectors in the EU market based on customs data.
W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receiving a copy?」

這樣的內容式開發方式,在歐美買家中特別有效,因其更傾向從「資訊價值」中判斷供應商的專業度與可信度。

常見問題 FAQ:使用海關數據開發國外客戶的疑問一次解答

Q1:海關資料哪裡查最準?有哪些平台推薦?

海關資料最準的來源是各國政府或經授權的第三方平台,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平台如 ImportGenius、Panjiva、Trademo 等都具備一定公信力。如果你是台灣企業,建議透過【智匯家】等顧問平台協助篩選與整合資料,不僅能取得合法且即時的名單,也能搭配客製化名單策略,提升轉換率。

Q2:海關數據真的能用來找訂單嗎?成功率高嗎?

若正確使用、並搭配精準開發策略,海關數據能有效提高陌開成功率。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針對資料進行篩選、分析與個性化溝通,而不是將名單當作群發目錄。實務上已有許多中小企業透過此方式順利打入國外市場,並持續拓展訂單規模。

Q3:如果對方沒回信,我該怎麼追蹤?

建議以「多點觸及」的方式進行,例如:3~5天後透過 LinkedIn 再次互動,或於網站安裝追蹤碼進行再行銷曝光。此外,後續的第二封開發信建議提供其他價值內容,如樣品照片、技術文件或成功案例,並加上具體問題引導對方回覆,例如:「近期是否考慮開發新的供應商?」

Q4:這樣的數據合法嗎?會不會有商業風險?

只要透過合法來源(如已公開的進出口數據平台),且在使用上不涉及大量群發或資料轉售,一般皆屬合法範疇。建議選擇具授權背景的平台或顧問公司,如智匯家,能提供合規建議與資料使用守則,協助你降低商譽與法律風險。

Q5:剛開始做出口,這方法適合小公司使用嗎?

非常適合。海關資料可讓中小企業在沒有展會預算與品牌知名度的情況下,仍能憑藉資料建立精準客戶名單。透過數據來選擇「真的有需求的買家」,比花錢打廣告、參展還來得更務實與高效,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開端。

Q6:用AI工具可以幫我過濾海關資料嗎?

可以,現在已有許多AI工具與Excel進階功能可協助分類與分析海關資料,例如:根據進口金額自動排序、以買家行為模式標記潛力客戶等。若你使用的是智匯家提供的名單資料,也會附帶標籤欄與自動分類模板,減輕人工篩選負擔。

Q7:海關數據與一般B2B開發名單有何不同?

最大差異在於「真實性」。海關數據基於實際交易紀錄,而一般B2B名單多半來自人工收集或業者整理,可能早已失效或重複使用。而海關名單讓你鎖定正在進口的企業,能大幅提高命中率與對話機會。

Q8:有哪些產業特別適合用這種方式開發?

尤其適合「高單價、低頻率」的 B2B 工業品或OEM型產品,如金屬零件、機械設備、塑膠模具、電子組件、紡織布料、建材五金等。這些產業的買家多為長期合作制,因此精準開發比大量行銷更有效。

Q9:能針對指定品牌的進口商下手嗎?

可以。透過海關資料,你可反向追查某品牌近年的進口流向與合作夥伴,進一步找到該品牌的區域代理商或OEM供應商,切入品牌供應鏈。這種方式對於想與品牌客戶合作但無法直接對接總部的工廠特別有幫助。

Q10:開發信內容有模版可以參考嗎?

有,智匯家可提供針對不同產業與不同國家的開發信模板,並協助優化語句、避免過度行銷風格。一般開發信應包含「觀察到的進口行為+自身優勢+行動引導」,避免長篇敘述或推銷式語言,才能提高開信率與回覆率。

聯絡智匯家:讓專業團隊協助你打造B2B開發系統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腦中已浮現:「我也想開始用海關資料找國外客戶」的想法,那麼,現在就是最適合啟動行動的時機。

我們知道,對中小企業而言,陌生開發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能沒有行銷團隊、沒有資料分析人員,也無法每年花數十萬跑海外展覽。但你依然渴望接觸更多國際買家,穩定打入海外市場,讓你的產品不再只在台灣被看見,這需要利用海關數據來尋找潛在客戶。

這正是智匯家設計「全方位商機成長解決方案」的初衷。

我們協助企業結合「海關進出口數據分析」、「名單精準篩選」、「開發流程SOP建立」與「數位形象網站建置」,打造一套可複製、可量產的海外客戶開發系統,幫助你從傳統被動等待,轉型為主動拓客的數位貿易模式。

不論你是想要一次性購買客製化的潛在買主名單、需要協助設計英文開發信、優化企業網站,還是想參加我們的實戰課程與商會拓展資源,智匯家都能依照你企業目前的資源狀況,量身打造最合適的方案

讓陌生開發變得不再陌生,讓資料變成訂單,讓你真正掌握全球商機。

聯絡方式
公司名稱|智匯家有限公司
服務電話|02-28236998
電子郵件|service@cheerway-inc.com
官網網址|https://www.cheerway.tw
服務內容|企業網站建置、SEO優化、行銷型網站規劃、數位商機成長顧問

分享連結:
Facebook
LinkedIn
Threads
X
Pinterest
Email
WhatsApp

Related Posts

電子報訂閱

如您喜歡我們的服務與內容,歡迎留下寶貴資訊,我們將不定期寄送最新資訊